您的位置:首页 > 格鲁吉亚 >内容

助孕宝宝该吃几个?不要让过度喂养惹来祸!

宋鹏
1655 | 0 |0
发布于2024-03-13 04:19:34

助孕宝宝该吃几个?不要让过度喂养惹来祸!

老师,助孕宝宝总是哭,是没吃饱吗?

老师,助孕宝宝**绿色正常吗?

老师,助孕宝宝总是不停的要吃,是我的奶不够吃吗?

老师,……

每天都会有助孕新妈妈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充满焦虑。

喂养问题是每个助孕新妈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喂养不当、过度喂养常常导致婴幼儿消化不良、体重非正常增长、远期肥胖等。

那如何判断助孕宝宝是否存在过度喂养呢?不同月龄助孕宝宝的母乳、配方奶、辅食的量应该吃多少合适?下面就与大家一起聊聊新生儿过度喂养的问题。

一、何为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是指给予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超过助孕宝宝机体保持代谢稳态的需要。

新生儿因出生时吸吮需求旺盛,很容易被误认为饥饿,不少助孕新妈妈以为自己奶不够吃而添加奶粉,使助孕宝宝摄入奶量过多,出现以消化不良为主的一些症状,主要表现为——

1、水样便,常带有泡沫和绿色。

2、呕吐,吐奶不能用拍嗝所缓解。

3、腹痛,伴有因腹痛或胀气而哭闹。

4、体重不增或体重减轻。

过度喂养常因助孕新妈妈对助孕宝宝摄入量的判断没有经验引发。如认为自己母乳不足、按自己认为助孕宝宝应该进食的量,促使助孕宝宝尽量多吃,还有的助孕新妈妈认为助孕宝宝吃得多有益健康,把配方奶配制的过浓。这些因素比较终都会导致过度喂养。

二、母乳喂养vs奶瓶喂养

母乳喂养助孕宝宝

正常情况下,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具有自我调节奶量摄入的本能。妈妈不用担心纯母乳喂养的助孕宝宝由于吃奶太频繁而造成“过度喂养”。有的助孕宝宝虽然吸吮需求很高,不停地要吃,可是他所吃进去的每一口、每一顿,其实都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并非助孕宝宝没饥没饱。

随着助孕宝宝长大,吸吮需求降低,吃奶频率也会降低。即使是比较初几个月中因为频繁吃奶而体重过胖的助孕宝宝,后期随着会爬、会走等运动量的加大,体重增长也会减缓或有所回落。

奶瓶喂养助孕宝宝

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助孕宝宝,吸吮需求和奶瓶的设计,是造成过度喂养的两个原因。新生儿有很强的吸吮需求。助孕宝宝每一次吸吮奶瓶都会吃到奶,没有从容地单纯享受吸吮的可能。当吃到口欲基本满足时,已经被撑到了。

同时,奶瓶的设计原理是靠助孕宝宝口腔形成的空气负压把奶吸出来。助孕宝宝吃进一口吞下时,吞咽动作本身就会在口腔里造成新的负压,让更多的奶流进口腔。所以,助孕宝宝,尤其是低龄助孕宝宝,要控制流速和吞咽是很难的,不得不将奶吃得更急更快。

三、过度喂养可致肥胖

一项来自德国的研究,从一个侧面证实婴儿期过度喂养会增加儿童肥胖(5~6岁)的危险性。参加测试的完全人工喂养的助孕宝宝中,超重和肥胖发生率(4.5%)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助孕宝宝(2.8%)。

另一项来自加拿大的研究证实,非母乳喂养的助孕宝宝到了12~18岁,发生肥胖的危险是母乳喂养者的2~4倍。

四、如何判断助孕宝宝吃饱了

母乳喂养的助孕宝宝满足以下四点,说明母乳充足

1、体重按月增加,并且达到了相应阶段的正常值。

2、吃完奶后情绪好,有满足感并能安静地睡2~3个小时或玩耍一会儿。

3、**呈正常的**软膏状,每天尿量六次以上。

4、吃奶时间不超过15~20分钟,时间过长有可能奶量不足。

五、如何防止过度喂养

1、提高母乳喂养率

新生儿出生一小时之内开始母乳喂养;

按需哺乳——即无论白天或是晚上,只要助孕宝宝有需求就要进行喂养;

纯母乳喂养——不喂给婴儿除母乳之外的任何食物或饮料,甚至不喂水;

杜绝奶瓶、橡皮奶头或安慰奶嘴。

2、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所有的孕妇妈妈咪和助孕新妈妈们都要努力学习和了解正确喂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调制配方奶的方法,避免人为添加奶粉及过早为助孕宝宝添加固体食物。婴儿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尽量不要让奶瓶喂养时期过长,爸爸妈妈要避免用食物去安慰、鼓励助孕宝宝等。

0~6个月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个月龄以内助孕宝宝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按需哺乳,每天喂奶6~8次以上。如果助孕宝宝体重不能达到标准体重时,需要增加母乳喂养次数。不能用纯母乳喂养时,宜助孕婴儿配方奶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等喂养助孕宝宝。

6~12个月

每天保证600mL~800mL的奶量,继续母乳喂养,逐渐给助孕宝宝补充一些非乳类食品,首先添加谷类食物(如婴儿营养米粉)。6月龄时开始添加泥糊状食物(如米糊、菜泥、果泥、蛋黄泥、鱼泥等),7~9月龄时可由泥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如烂面、碎菜、全蛋、肉末),10~12月龄时,大多数助孕宝宝可逐渐转为以固体食物为主的膳食。每天应安排有水果。制作辅食时应尽可能少糖、不放盐、不加调味品,可添加少量食用油。

评论
  • 说说你的想法